第174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_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顶点小说 > 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 第174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4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

  第175章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

  其实拉拢糜氏最好的方式是联姻。

  但现在糜竺的妹都还未到待嫁的年龄,郑平自然也不能建议刘备用联姻的方式去拉拢。

  “以糜子仲的德行才干,的确可以举为茂才,就依显谋之言。”刘备点头,同意了郑平提供的方案。

  茂才科本来就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没有相当的才识与经验是很难入选的。

  毕竟大汉的茂才名额,一年不会超过二十个。

  糜氏世代垦殖。

  虽然糜竺趁着黄巾之乱一举成了东海巨贾,但毕竟这底蕴太差,祖上也没出誓。

  也正因如此,糜竺才会以给陶谦提供钱粮为条件当上了这徐州别驾。

  但徐州别驾毕竟只是陶谦征辟的,以后陶谦不当徐州刺史了,糜竺这徐州别驾也未必还能继续。

  然而,茂才却是由朝廷选拔出来的!

  即便以后因故未能出仕,这介绍的时候也能带上“东海人糜竺,三十举茂才”等等。

  这是一个官方认证的身份象征。

  刘备将去年的茂才名额给了中山甄氏的甄尧,换来了甄氏大量的钱粮支持。

  如今糜竺给予刘备的钱粮支持远胜于甄尧,给糜竺一个茂才名额并不为过。

  “青州今年雨水充足,收获的粮食足以应付青州的饥荒了,但光有粮饱腹也不行,青州还需要大量的金钱用于开支。”

  “子惠曾私下提议,希望能在秋收之后恢复汉初桑弘羊的盐铁官营:盐允许民制,但盐煮出来之后,由官府全部收购售卖。”

  “铁由官府直接负责铁矿的开采、冶炼和铁器的铸造,由官府指定犯罪之人服役,可征调一部分士民百姓从事生产和运输。但冶炼出来的铁器归官府所有,由官府运销,任何人都不得私自制铁。”

  “显谋以为,此策是否可以施行?”

  刘备一边落子,一边询问。

  因为是治中刘惠私下提议的,刘备也未聚众商议。

  自光武帝刘秀以“柔术治下”,就废除了盐铁专卖,官府只负责征收盐铁税。

  这之后,盐铁政令一直都在反复的变动,大体维持了官办和私营同时存在的状态。

  刘惠提出恢复盐铁官营,是基于青州目前盐铁资源大部分都掌握在当地的豪强士族手症而官办的盐铁场稀少的现状。

  但盐铁向来就争议不断,官府颁布的政令若是不能合理的分配利益,就会引得“民怨沸腾”。

  郑平轻笑:“刘治中替青州考虑,想以盐铁官营来增加青州的钱粮赋税,打击豪强富商势力,也抑制盐铁商人大量的兼并土地,这本意是好的。”

  “昔日的盐铁论,已经将盐铁官营的利弊分析透彻,利弊权衡只在取舍之间。”

  “但盐铁利益太大,不论是官营还是私营,都会滋生垄断。”

  “以青州目前的情况,还不太适合动这一块的利益分配。”

  “使君可暂时发布一条政令:盐就场征税,任士民百姓自由买卖,无论何人,都不得垄断。”

  “但对于垄断的惩罚,暂时不制定细则,遇到可以视为典型案例的时候,再制定垄断惩罚的细则。”

  刘惠想的是如何利用盐铁官营来开源,但郑平想的是如何维持青州的稳定。

  为了一部分盐铁之利,引起青州士民的利益争夺,这对目前刚刚趋于稳定的青州是十分不利的。

  见刘备有些犯难,郑平摇扇笑道:“刘治中想开源,其实不用这么麻烦。”

  “使君莫非忘记了,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将《汜胜之书》《四民月令》还有曲辕犁都赠给青州的豪强士族?”

  刘备不假思索:“自然是想让豪强士族能捐赠出借钱粮来安置饥民。”

  顿了顿,刘备反应过来:“难道显谋想教他们用更高效的方式来制造盐铁?”

  郑平笑道:“其实也算不得太高效的方式,这些盐铁工艺原本在青州就樱只是因为战乱还有饥荒的原因,很多地方都失传了。”

  “如今在青州掌握了这些工艺的盐铁豪商并不多。”

  “使君可遣人在东莱郡建一盐坊,打造专业的制盐器皿,制造出优质的海盐来。”

  “然后将这些海盐赠送给青州沿海有钱粮的豪强士族,允许其在盐坊参观。”

  “并放出风声,州牧府有意在青州沿海修建大量的盐坊用于海盐生产,但又担心会与民争利,因此一直迟疑不决。”

  “待探听消息的人多了,再让人放出风声,州牧府有意修建盐坊,然后将盐坊售卖给民间想要从事海盐生产贩卖的士民百姓。”

  “这修建盐坊可以给秋收后无所事事的乡民提供可以赚取酬劳的岗位,盐坊的售卖也能给州牧府换来大量的钱粮。”

  “如《汜胜之书》《四民月令》一样,这完整的海盐制作工艺,想必也有人很乐意花钱购买的。”

  刘备听得目瞪口呆:“可那些人真的会买吗?”

  郑平摇扇笑道:“不买没关系。州牧府投了这么多的钱粮修建盐坊,总不能不用来制作海盐吧?”

  “反正我们的盐成本更低,售价也更低,不愁没市场。”

  “不是使君与民争利,而是民要让利,使君无奈为之啊!”

  相对于用强制手段,郑平更喜欢用利益驱使的方式。

  与民争利?

  谁让你们这些盐铁豪商的工艺水平太低呢?

  想要高工艺?

  那就来买州牧府修建的盐坊吧。

  不买?

  那就对不住了,一切交给市场来决定吧。

  虽然郑平并不懂后世的盐铁工艺,但这并不影响郑平将存于这个时代的工艺进行收集整理。

  至于会不会有藏私的情况?

  当然有!

  当初郑平找左伯购买左伯纸工艺的时候,左伯同样有藏私的想法。

  但郑平是谁啊?

  大儒郑玄的次子,拿郑玄的名头来互换利益的事,自幼不知道干了多少回了。

  一句“有没有兴趣,拜入家父门下”,足以令这些青州掌握了工艺的士民百姓恭恭敬敬的将郑平请到上位。

  青州本就传承有大量的工艺,郑平能得到左伯纸的造纸工艺,自然也能得到盐铁的制作工艺。

  这工艺多了,自然就能相互印证改良,集众家之长。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dxss.cc。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ddxss.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